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什么意思?分析这些社会人伦关系背后的价值和逻辑)

差序格局是什么意思_差序格局是什么意思?分析这些社会人伦关系背后的价值和逻辑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率先提出新概念“差序格局”,用以描述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心理模型和人际交往模型。他这样描述“差序格局”: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根据上述表述,我们大体可以对“差序格局”下一个定义。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

差序格局,指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给出的解释是:

差序格局,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

百度的解释采用了比喻,不准确;用“社会格局”来描述“差序格局”,比较抽象。教材找的属概念是“次序关系”,也不对。我们可以综合两种解释并加以合理改造,作出如下定义:

差序格局,指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来划分的亲疏有别的交际网络和社会圈子。

经由上述定义,不难发现差序格局的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二是按照亲属(血缘)和地缘关系而不是利益关系来划分亲疏;三是隶属社会圈子,表明它是人的内在社会心理和外在交往方式的混合形态,并且内在心理决定外在交往,而外在交往强化内在心理。

费孝通认为“差序格局”有五个特点:①边界模糊而非清晰;②伸缩性强;③自我中心而非个人中心;④克己重群而非克群重己;⑤讲差等而非平等。这第四个特点与定义其实没有直接关联。

费孝通的田野调查

差序格局是和乡土社会密切关联的中国人特有的社会心理和人际交往模型,这种模型为什么会产生呢?它与哪些要素有关呢?为什么西方的人际交往模型和我们迥乎不同呢?

对于上述问题,费孝通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我们可以作如下探究:

一是分封制向民间投射。武王伐纣,灭掉商王朝,建立了周朝,创立了以父权制、一夫一妻多妾制、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又创立了分封制(封建制),武王的嫡长子继位为天子,武王的其他儿子则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位为诸侯,其他儿子则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儿子继位为卿大夫,其他儿子则封为士,士已没有封地,只能用技艺来谋生养家。这种开枝散叶式的树状结构具有鲜明的差等属性,这种属性与血缘亲疏密切相关,投射到民间便影响了国民心理。

分封制的层次显示差等的特点

二是礼治思想的规约。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周公(姬旦)制定了严苛繁琐的封建礼仪,比如周代天子祭祀可以用八佾,舞队纵横各八人,共六十四人组成。而诸侯只能用六佾,卿大夫只能用四佾。鲁国有一个卿大夫,叫季平子,因为权重势大,操纵了鲁国政权,国君倒成了傀儡。他祭祀本来只能用32人的乐舞队,却在自家的庭院里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表演。孔子知道后,十分愤怒,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表明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矢志恢复周礼,故提出礼治的政治主张。孔子的主张在大争之世当然行不通,但孔子的一整套礼治思想却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礼治讲求孝悌忠信,而“孝悌忠信”四个字就带有明显的“圈子”色彩:对父母要孝,对兄长要悌(敬爱兄长),对雇主要忠(尽心尽力),对朋友要讲诚信,关系逐渐疏远,道德要求也各不相同。

八佾乐舞

三是仁爱思想的渗透。孔子的仁爱思想是一种有差等的爱,最先爱父母子女,然后爱兄弟姐妹,然后爱亲戚朋友,然后爱乡邻,如此等等。它和墨家的兼爱、释家的泛爱、基督教的博爱大不相同,是形成差序格局的关键因素。

四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作用。任何一种文化现象,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经济基础。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在许多地方甚至没有发育,没有产生!因此,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契约社会没有出现,与小农经济相关联的礼俗社会却十分成熟;与契约社会相关联的是团体格局,而与礼俗社会相适应的是差序格局,——这就有了中西方社会心理和人际交往的根本不同!比如菜园收获十颗白菜,自家只能消费一颗,如果商品经济发达,其余九颗拿到市场出售即可,偏偏没有市场,怎么办呢?首先想到送亲戚,剩下的送朋友,送乡邻,实在送不出去,陌生人也送!这就是差序格局!不是用利益来划分亲疏,而是用血缘、地缘来划分亲疏。这种差序格局显然是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李子柒展示的自给自足

有学者认为差序格局是东西方共有的交往模式,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加以对举没有意义,比如《较真“差序格局”》(《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苏力)就持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差序格局固然是中西方共有的交往模式,团体格局又何尝不是?但中西方的文化确实迥乎不同,原因就在于中国以差序格局为主体,而西方以团体格局为主体,而这种差别是由各不相同的生产方式、主流文化、宗教形态决定的。我们不能因为费孝通先生对差序格局讨论不深入就否定它的价值。

当我们厘清了礼俗社会、仁爱思想和小农经济对差序格局的影响,我们更能发现费孝通的高明,也更加感念费先生在学术创建方面的荜路蓝缕之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相关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